《曹雪芹研究》2017年第4期目录、编后记
【作者·时代】
刘上生:贾府的早期家奴和包衣曹家之痛
方晓伟:曹寅集外诗十二首笺注
【作品·影响】
刘世德:“黛玉听艳曲”:皙本保留曹雪芹初稿文字痕迹初探
顾春芳:《红楼梦》中的戏曲剧目及各类演出考证补遗(上)
曹莉亚:《红楼梦》“猩猩”考辨
【纪念·传承】
陈维昭: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与清史叙事
苗怀明:最是平生会心事——蔡元培和他的《石头记索隐》
樊志斌: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评论——写在《石头记索隐》发表100周年之际
李 晶:从恭王府到大观园:文史大家刘蕙孙的《红楼梦》研究述评
【文化·艺术】
盛宗亮、位灵芝、王焱、郭亚妹、顾以诺、赵圣晴:歌剧《红楼梦》笔谈
【商榷·争鸣】
刘广定:《枣窗闲笔》之真伪与成书时间
胡铁岩:再说二郎庙在“青溪之阳”——敬答于培良先生商榷文
树 玄:再评王攸欣先生的“《红楼梦》根要”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季节,我们满含丰收的喜悦,向读者诸君奉上沉甸甸的《曹雪芹研究》2017年第4期。
“作者·时代”栏目,刘上生《贾府的早期家奴和包衣曹家之痛》以文史互证的方法,以土番家奴和焦大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贾府早期家奴与曹家包衣百年史之间的一致性及可能存在的内在艺术联系,从而为进一步解读《红楼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方晓伟《曹寅集外诗词笺注》对曹寅《楝亭集》之外散见于他人“诗选”“词辑”中的十二首诗作了比较详细的笺注、释读,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曹寅早期的生活、交游与思想。
“作品·影响”栏目,刘世德《“黛玉听艳曲”:〈红楼梦〉皙本保留曹雪芹初稿文字痕迹初探》在对相关文本做了详细文字比对之后得出结论,“黛玉听艳曲”的甲种本即皙本(一般所说脂抄本中的郑藏本)是曹雪芹的初稿,乙种本(其他脂本)则是曹雪芹的改稿、定稿。
顾春芳《〈红楼梦〉戏曲剧目及各类演出考证补遗(上)》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全面、详细地梳理了《红楼梦》 中出现的元明清戏曲的剧目,以及120回文本中所见的与戏曲有关的典故、所反应的各类明清时期有代表性的演出等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元明清戏曲与《红楼梦》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全文分上下篇,下篇待续。
曹莉亚《〈红楼梦〉“猩猩”考辨》结合《红楼梦》文本中的语言环境和相关文献资料,论证指出“猩猩毡”“猩红毡”之“猩”均指“猩猩毛”而非惯常所说的指颜色。
作为索隐红学的典范之作,蔡元培《石头记索隐》出版至今已整整百年。为了缅怀蔡元培先生,并从学理层面推进对索隐派红学的讨论,本期“纪念·传承”栏目特策划约稿,刊发三篇有关《石头记索隐》的文章:
陈维昭《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与清史叙事》指出,以《石头记索隐》为典型代表的传统索隐红学,其旨趣是在《红楼梦》文本之上重构新的叙事文本,而重构的叙事文本大都指向清史,其学术理路源于传统学术中的比兴观念和索隐方法,从而获得了学术外观,却难以经得起科学考证的检验。对于索隐红学风行的现象,读者阅读需求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焦点。
苗怀明《最是平生会心事——蔡元培和他的〈石头记索隐〉》指出,蔡元培研究《红楼梦》的态度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其撰写《石头记索隐》出于个人兴趣而并无反清复明的政治动机;在索隐之外,蔡元培还从其他角度对《红楼梦》多有论述,并时有精彩见解。
樊志斌《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评论——写在该书发表100周年之际》对《石头记索隐》的诞生过程做了详细介绍,并考察了蔡元培对《石头记索隐》的一贯态度及其对胡适“自传说”的反驳,同样认为该书并非为反满而作,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值得重视。
相信此三篇文章对有关《石头记索隐》及索隐派的讨论当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此外,李晶《从恭王府到大观园:文史大家刘蕙孙的〈红楼梦〉研究述评》介绍了学界较少关注的已故当代文史大家刘蕙孙的红学成就和贡献,为当代红学史提供了一个不应忽视的点。
“商榷·争鸣”栏目,刘广定《〈枣窗闲笔〉之真伪与成书时间》分别从裕瑞与晋昌、程伟元与晋昌的交往入手,推断裕瑞与程伟元不相识,故而《枣窗闲笔》中有贬抑程伟元之语并不奇怪,由此而指《枣窗闲笔》为伪之说不能成立。同时也强调《枣窗闲笔》为晚年之作,多早年传闻未经求证,误记、矛盾之处多有。
胡铁岩《再说二郎庙在“清溪之阳”——敬答于培良先生商榷文》对于培良的质疑做出回应,重申了曹家早期在南京的居所位于“清溪之阳”的理由。
树玄《再评王攸欣先生的“〈红楼梦〉”根要》对本刊之前刊发的王攸欣论文中以新文化观解读《红楼梦》之“根要”的相关观点及对树玄商榷文的回应再次提出质疑。
“文化·艺术”栏目,《歌剧〈红楼梦〉笔谈》一组6篇短文,盛宗亮作为歌剧《红楼梦》作曲及联合编剧,重点介绍了歌剧《红楼梦》的改编意图,位灵芝、王焱、郭亚妹、顾以诺、赵圣晴等五位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歌剧《红楼梦》的观感,希望能引发读者对歌剧《红楼梦》的兴趣和关注。
未来回首,这一期《曹雪芹研究》或许有特别值得纪念的意义。
2017年11月8日
【相关阅读】
本文经编辑部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